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水的凝重,山的沉稳
江苏省2004年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 ,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
《从水一样灵动到山一样沉稳》
从小学到初中,从爱水到爱山,我也由水一样灵动,变得山一样沉稳。
小学阶段的我,喜欢水的灵动。
小学上学的路上,有一湾湛蓝的湖水。那湖水像蓝宝石一般,晶莹剔透。对于我这种家里没有彩色书籍、没有彩色电视的孩子来说,蓝宝石一样的湖水,无疑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眺望着这湛蓝的湖水,真恨不得一口将这湛蓝吞进肚子里。
小学的我,观赏水的灵动:春天的湖面细雨蒙蒙;夏天的湖面波光粼粼;秋天的湖面浊浪滚滚;冬天的湖面冰封如镜。
小学的我,感受水的灵动: 在湖里捧水喝、用荷叶取水喝;在湖里采菱角、摘莲蓬、割蒿草、挖莲藕;在湖里钓鱼摸虾。湖水哺育了围湖的村民,村民都爱这湖水。
小学的我,学习水的灵动。打珠子、拍洋花、挑棍子、滚铁环,各种游戏,无不精通;作文比赛、数学比赛、演讲比赛,各种活动,积极参与;贴春联、放爆竹、打糍粑、劈柴烧火。尽情投入,非常开心。我们村很小,没有湖水灌溉不到的地方,也没有我浪荡不到的地方。
中学阶段的我,喜欢山的沉稳。
初中校园后面有座山,名叫狮子山,山不高,估计不到一百米,学校就在山脚下。夜幕降临的时候,湛蓝的天空逐渐暗下来,像一张蓝色的稿纸,黑色的山像蓝纸上的一幅水墨画;山的轮廓格外清晰。
初中的我,观赏山的沉稳。山的沉稳体现在轮廓的稳定性上。夜里,山的轮廓闭上眼睛,在黑夜里休息;白天,山的轮廓转过身去,把葱茏妩媚留给山上的草木烟霞;只有傍晚,山的轮廓转过身来,面对我们,山的轮廓苏醒了,此时,天空不那么湛蓝,草木不那么葱茏,烟霞不那么妩媚,唯有山的轮廓,在天空画出一道丝滑的曲线,那轮廓,像黑色的闪电,又像乡间的小路,像蜿蜒的海岸,又像登山的云梯。
初中的我,感受山的沉稳。看山,我感觉远看比近看好,傍晚看比白天看好,看轮廓比看细节好。那些不上晚自习的傍晚,我眺望着狮子山的轮廓,陷入沉思。我以为山是有生命的,山的生命不仅在于山里的动物植物,更在于山的轮廓。无论天空的颜色如何变换,无论天空的云彩如何变换,山的轮廓都不变,这就是山的沉稳。
初中的我,学习山的沉稳。我不再四处游荡,也不再四处闹腾。我开始安安静静地看书。那书堆得像山一样,我也像山一样沉稳地看山,看狮子山、也看书山。与老师同学交流,礼貌用语也多了。在家里,也开始帮着干家务活了。我慢慢懂事了,开始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了。也不大呼小叫了,性子越来越沉稳。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小时候像水一样灵动,活泼可爱;长大了又像山一样沉稳,敦厚老实。
人生如潮水,有进也有退。退潮时,我愿你像海礁一样沉稳;涨潮时,我愿你像海浪一样灵动。
一首《世界第一等》送给你:“人生的风景,就像大海的风涌,亲爱朋友你要小心。”
水的凝重,山的稳重
水是凝重的,也是轻灵的;山是沉稳的,也是坚强的。姑且这么说吧,还能怎么说?
从“水”(水代表水)和“土”(土代表山)的星座意义来分析一下吧星座的分类之一便是分为:火、水、土、风四大类。单说水和土吧。
“水”(巨蟹座、天蝎座、双鱼座)是属于液态的元素。和水相关的事物和含义有很多,比如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水构成的海洋占去地表大部分的面积,而且很多生物体内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包括人类也是如此。水是所有元素中惟一可以从液态转变成气态或固态的,但就和火一样,从每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都是一致且稳定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了水往低处流,并且滋养孕育了万物。水的本质无比柔顺,可以容于任何形状的器皿;但遇到阻碍时,却又能穿石而过。
“土”(金牛座、处女座、摩羯座)是属于固态的元素,和土相关的事物和含义有很多,比如地球,以及孕育万物的大地;而且在我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中,除了海洋和大气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陆地,而这一大片陆地便是由“土”所构成。
土的状态相当稳定且不易改变,不过,其中富含的矿物质和化合物,则会因时因地有所变动。
水是凝重的,但颜色是不变的,这些星座对于感情和回忆通常几十年如一日地呵护;土(山)是沉稳的,但颜色是千变万化的,这些星座,也有自己独特的幽默感和浪漫感。人们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应该是两种情怀吧。我没有什么智慧,却因为是水象星座,天生就对水有一份好感,更喜欢水那种可以放入任何一种容器,却不改自己本色的特点。这挺像当今社会中的人,在外面可以有着无数种表象,内在里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山,在我看来,是那种很骄傲很孤独的人,他们内心都充溢着不愿外露的丰富情感,他们也都深深地需要爱慕与赞赏,但他(或她)不会去要求别人给予。因此他们像两座山一般矗立在那里,肩并着肩,渴望人间的关怀或友爱,但都顽固地抵御其他人建立友谊的提议或公开的爱慕表白。
他们也有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喜怒哀乐,但总结起来无非是那么四种:春、夏、秋、冬。春天山上树绿了,花开了,夏天绿得更浓郁,秋天一片金黄,冬天雪白一片,雪中间夹杂着枯枝烂草……
可怜的家伙们。
让我们设想一下,当山遇到水。当水流淌在山的怀抱中。那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春天,山上的树绿了,水里倒映出山的成长;夏天,水给山送来欢笑;秋天,山上的树结出果实,山(水)映照出山的喜悦;冬天,水来陪伴山的寂寞。这种感觉多么好,星象书也写到,当“水”象的人和“土”(山)象的人相爱,两个人都可以互相理解对方的美丽和苦难,山水相融,还有什么比纯洁无瑕更美妙的呢?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其实,从自主命题伊始,江苏高考作文就一直以这样的“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的面貌呈现给世人,并且延续长达10年之久。尽管全国卷以及很多自主命题的省市早前几年就已采用新材料作文的样式,但直到2013年江苏才开始进入新材料作文的模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采用了所谓的新材料作文样式,但是认真研究之后我们会发现,直到今天,江苏高考作文也一直没有彻底摆脱“话题”的影响,在新材料作文的背后,总有一个话题的“影子”若隐若现。在这里,我姑且将江苏高考这种独特的新材料作文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如2016年的高考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对比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与以往的“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相比,江苏高考2013年开始采用的新材料作文呈现出一“少”一“多”的现象:一“少”是指少了材料后面曾经风靡一时的话题(命题),而一“多”则是多了命题人对材料所作的一点解说、引申甚至概括。
我之所以将时下的江苏高考新材料作文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原因就在于,这样的命题方式,实际上是用材料后面的解说,替代了以往的话题,由以往的“材料+话题(命题)”转变为现在的“材料+解说(概括)”;而且从实质上来说,如今的“解说(概括)”和以往的“话题”是等价的,功能也是相同的,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可谓殊途同归。
而这种材料作文命题的形式鲜见于其他省市的高考作文,同样也具有“江苏特色”。我们再对比一下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所采用的材料作文,或许能发现些许端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全国卷Ⅲ作文题)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江苏高考作文似乎并不满足于一味从正面客观地摆出现象、列出观点或叙述事理,而是习惯于在材料之后加上一个“后缀”,对材料进行解说、引申甚至概括。如影随形,历年如此。如2013年“蝴蝶”材料后面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2014年“青春不朽”材料后面的“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2015年“智慧”后面的“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以及2016年“有话与无话”后面的“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等等,莫不如此。而这些“后缀”,我始终觉得它就是“话题的影子”。江苏高考材料作文这种独特的命题方式,与全国卷以及其他自主命题省市的“纯”材料作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优劣参半、利弊互见:这是我对这种江苏特有的“话题式材料作文”的一点浅见。
这种命题方式,其一目了然的优点是,降低难度,体现意图。
“不在审题上定出生死,而在立意上分出高下”,这可能是江苏高考作文一直秉持的命题导向,无论是以往的话题作文,还是如今的材料作文。
客观地说,跟以往的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明显加大。学生能否读懂材料、能否准确揭示材料的内涵,从而找到写作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江苏这种“材料+解说(概括)”的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不让学生倒在审题的门槛外,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谓用心良苦。
就像今年的高考作文,如果缺少了命题人对材料所作的“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的解说,那么在面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的纯材料时,学生就有可能如堕云雾。但是,经过命题人的这一解说,材料的内涵主旨顿时就变得豁然开朗,其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个性”与“创新”,而这实际上就是“话题”。尽管我始终觉得这一解说非常牵强,斧凿痕迹异常明显,材料与解说之间缺少关联,有生拉硬拽之嫌,但不管怎样,降低审题难度的目的已经达到。事实上,今年极少有学生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再深入一步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中命题人自己“站出来”对材料所作的解说或概括,不仅是为了降低审题的难度,更是为了体现命题的意图和思维的导向,暗含着命题人的一种希望,即希望你朝哪个方向去思考这个问题。
就如2015年的“智慧”,尽管题目一经揭晓,非议之声就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道失败的作文题,落入了俗套,极易套作,但我觉得事实可能并不完全如此。考场作文中,有很多学生就材料“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的这一排比句,攻其中一点或三点全面出击,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材料后面的一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这样的思路,当然很“俗”。但是,如果认真揣摩一下命题人煞费苦心对“智慧”所作的这一引申,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命题人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智慧要像大自然一样呈现出它的景象”,是希望我们用“大自然的景象”来呈现出“智慧的景象”,从而升华主旨,提高立意。明了于此,“俗”在何处?
因此,面对具有“江苏特色”的“话题式材料作文”,我们既要审视材料本身,更要揣摩命题人对材料的解说、引申和概括,因为这不仅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更彰显着命题的意图和思维的导向。
这种命题方式,其显而易见的缺点是,限制有余,开放不足。
新材料作文相较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其优势就在于开放性: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适合多元,角度没有明显的倾向,便于学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中附着于材料之后的解说,虽然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体现了命题的意图,彰显了思维的导向,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材料作文的“开放性”,显得限制有余、开放不足。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2013年的“蝴蝶”了。命题人在材料后所做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的解说,其意图和指向十分明显,那就是要阐释“小与大”的辩证关系。而从材料本身的内涵来看,其指向毫无疑问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命题人的这一解说,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了学生。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因为在面对有着“高考语文半壁江山”之称的作文时,学生多半是不敢逾越命题人的立意导向的。限于篇幅,其余不再赘述。
材料背后有着“话题的影子”,这就是“江苏特色”的材料作文。在江苏真正实行新的高考方案之前,估计这种“话题式材料作文”的命题思路还将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