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总结报告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股市逻辑梳理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股市逻辑梳理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一篇A股经常会有某种风格特别明显,持续跑赢市场。最显著的有价值两年、成长两年的风格切换。比如二零一六-二零一七年,是价值风格年,陈一峰、丘栋荣、曹名长、三零零价值都表现较好,跑。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一篇

A股经常会有某种风格特别明显,持续跑赢市场。最显著的有价值两年、成长两年的风格切换。

比如二零一六-二零一七年,是价值风格年,陈一峰、丘栋荣、曹名长、三零零价值都表现较好,跑赢沪深三零零↓

二零一九-二零二零是大盘成长和质量风格表现较好,张坤、归凯等基金经理和大盘成长、成长四零等指数表现较好,跑赢沪深三零零 ↓

再仔细的划分,还能划分出更多风格切换。比如,二零一九年以来,总体是成长风格强势,其中二零二一年小盘成长表现比大盘成长好。

每种风格(或板块)在一段时间会明显跑赢其他板块,一般持续半年到两年。

市场风格变化不是玄学,海外市场也出现过这种规律,背后的逻辑可能是经济的周期变化、产业机构的变化、政策导向、资金的松紧变化、人心情绪的变化、行业的发展周期、估值的均值回归等等

例如,二零一三-二零一四中小创表现好,有四 G周期的因素;二零一六-二零一八中小创表现不好,有金融去杠杆、资金面收紧的原因;二零一九年以来的成长风格优势,有五 G周期、新能源汽车、疫情放水等因素。

作为基金经理,由于投资理念、能力圈等关系,很难转变风格。当他们不在风格年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业绩压力、排名压力,甚至会有大量赎回、基民谩骂等。

下图某个基金吧里的帖子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应该跳出能力圈、轻易改变投资风格,这是更危险的事。

持有逆风的基金会很难受,散户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能抗不到最后,底部割肉卖出。

如果我们持有的全都是不在风口的基金,持续跑输大盘,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整个投资生涯。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二篇

我不知道性格会不会决定命运,但我知道性格一定会决定投资收益。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曾经我也是个很挫的人,走了很多弯路,投资也遭受过很多亏损。现在我通过改变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投资收益。

·重视学习、擅长学习、愿意学习

·善于总结、反省

·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诚实、诚恳、有正能量

·积极向上、追求进步

·擅长写作

·不擅长沟通,情商较低

·逆向承受能力不足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三篇

若想做好短线,主要有三点:一是操作条件,主要是操作目标的选择和操作时机的选择。二是技术策略的范畴;三积累规避陷阱和风险的经验。

有了这三大块,就可以接着向下继续展开分解了。

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这个过程是很容易实现的,虽然初次制定出来的整套操作思维流程,在实际操作中未必好用,但只要坚持罗列、归纳、延伸、拆解,然后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归纳出父节点信息,再把相同逻辑关系的因素拖动至父节点下面。这一过程称为冷静思考。学习和保持这一步骤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你确实想了解自己的思维,想要建立自己的投资思维、炒股逻辑,就必须掌握冷静思考的技巧。因此,希望你为自己多费一些心思,多花一段时间,以便早日搭建好自己的逻辑思维。

总结

想要提高自己逻辑思维能力,构建自己的思考框架,一定要养成对一切事物进行拆解的习惯。利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分析法,对问题进行思考。

很难一开始就建立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任何一个思考框架都是需要优化和迭代的,我们要做的是先建立一个框架,有了框架,才有不断完善的可能性。事实上,已经不少同学在读完班长的教你炒股票系列丛书之后,借助书中的知识树搭建了基础的框架,然后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和喜好,优化出了适合自己的思维体系。

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投资命运注定是截然不同的。

练就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确需要一段时间,但不会要一辈子。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四篇

学习是投资的基础,更是生存的根基。

·做投资,学习可以不断进步,适应时代变化;

·做自媒体,学习才能保证持续输出好的内容;

·作为一个组合管理人,学习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个家长,学习也是一种示范。

我希望自己每年阅读不少于二四本书,并且要做读书笔记。

要开阔视野,博览全书,除了看投资书籍,平时还会看一些人文、社科、心理学、传记的书,建立查理芒格说的多元思维模型。

我还会每个季度阅读定期报告,经常阅读基金经理访谈。我也会通过看媒体资讯,获取一些信息和分析。

中国基金报(资讯)

聪明投资者(资讯、基金经理访谈)

华尔街见闻(资讯、基金经理访谈)

点拾投资(基金经理访谈)

任何投资体系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市场环境下有效。因此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的进化。另一方面,也要知道框架的不足之处,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会失效。这样才能坦然面对,而不是反复横跳导致整个体系崩塌。

我的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弱点: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五篇

左侧早早买入带来的折磨会让很多投资者心态失衡,怀疑自己,忍不住在底部割肉。

右侧参与投资,不会自己太多的心理压力,更能帮助持有。(下图仅为举例,不代表实战)

我的逆向承受能力较差,如果我在左侧投资一个品种,在别人都赚了二零%,我亏了二零%,虽然事后证明我是对的。但是我是个普通人,可能承受不了这么多,容易中途割肉,坚持不到最后。

右侧交易是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散户,研究能力有限,情绪控制能力一般,无法承受太多逆向的压力。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六篇

·擅长权益、擅长基金

·擅长分析基金经理、横向对比

·擅长指数基金、smart beta策略基金

·擅长思考投资理念

·擅长构建基金组合

·对封闭基金有较多研究

·对医药、消费、互联网等有一点的研究和关注,其他行业相对薄弱

·固收领域正在慢慢研究补强

·对F O F、基金组合、基金投顾有一点的研究

·不擅长股票

·不擅长判断市场

·不擅长做交易和择时

·保险配置需补强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七篇

我的投资框架既要判断市场风格,又要研究行业机会,还要日常研究基金,又要学习投资理念。要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

而且自己并不是专职投资,还要工作和带娃,很容易顾此失彼。

因此当时间精力有限的时候,还是要有所取舍。我一般倾向于减少对市场的研究,多持有一些不需要反复调整的基金。

本来我对判断市场也不是很擅长,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也不太好。

此外,在基金的挑选上面,我有时候也会参考一些其他自媒体或研究机构的结论,避免自己事无巨细的去研究。

结语:功夫在诗外,想做好投资,并不能一心全部砸在投资上面。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改善自己的家庭关系,培养健康的爱好,交到良师益友,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改善睡眠,这些都有利于做好投资。

这些就不展开说了。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八篇

罗列不失为一种审视问题的好方法。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而应当进一步思考,以保证每组中的各个思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明确这种逻辑关系的隐含意义。认真研究各个组的思想是思考过程的重心,但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正因为艰难,而使这一过程经常被忽略。忽略这一步骤,意味着你无法将自己的思想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更糟的是,你可能根本就没时间把握好自己思想的核心。这不仅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还说明你没有通过思考,发现所有应该发现的思想和观点。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九篇

我会有一个预设的组合结构比例。

目前我是配置主动基金为主,指数基金为辅,行业基金做一些增强。

组合大致的结构是:二零-六五%底仓 + 二零-五零%轮动/行业+ 零-二五%均衡风格 + 零-一%投机仓位。

其中:

·轮动仓位包括风格轮动和行业增强;

·单一基金的配置不超过一五%,整个组合里行业基金不超过三零%,也可能不配。

·均衡风格是用来填仓位的,力争稳定跑赢沪深三零零;

·投机仓位只参与极少数投资机会,大部分时候不参与。

预设的比例不是固定比例,但是它可以指引我的组合构建方向,所以还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市场的越来越成熟,我相信只有投资于好行业、好公司才能持续跑赢市场,质量风格的有效性会越来越强,我也会逐年提高底仓的占比,比如每年增加一-二%的仓位。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一零篇

·尽量在晚上或周末制定调仓计划,不在盘中做决策

·不择时,无脑交易

·场内买入时,尽量在开盘时就买入,这样不需要一整天都看盘

·场内买入时,不挂单,即时成交,可以节省交易时间

·套利时,只在收盘前操作,其他时间不用看

·场外买入时,开盘前即做好决策,尽量不在盘中做决策

·连续大涨时不追涨,相信会有回调,耐心等回调时买入

·不做T

股票逻辑构建技巧总结 第一一篇

我选主动,主要是认为目前A股以散户为主,主动投资能创造更好的收益。

如果将来A股有效性增强,难以做出超额收益,被动投资可能会越来越有效,也未来我可能会投资指数基金,所以我也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指数基金,研究指数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投资。

另外,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投资品种的丰富、世界经济的联通、信息的不断增加,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超越人类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也不会排斥量化投资或者人工智能投资。这个以后再说。

公募还是私募:我倾向于公募基金,更公开透明,便于研究,费用也更低。如果有机会遇到合适的私募,也可以投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