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总结报告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怎么写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怎么写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一篇方法:选取我院二零一二年一月~二零一二年一二月收治的六四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社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诊治护理组)各三二。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一篇

方法:选取我院二零一二年一月~二零一二年一二月收治的六四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社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诊治护理组)各三二例,观察分析社区康复护理实施措施及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结果:联合社区康复护理的患者在症状改善、临床治愈率等方面好于常规诊治护理,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P

结论: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有利于肺功能恢复,起到很好的延缓病程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社区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怎么写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展下去容易成肺气肿,甚至肺心病。有数据表明,老年患者发病后病情将逐年加重,其中发展为肺心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所棘手,由于老年机体内环境变化使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出现副作用,治疗效果差,如何积极的改善预后是临床治疗目标所在,近几年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区医疗的发展,这种常见的呼吸道类疾病可以在社区医疗范围内得到很好的康复护理[一],下面将我社区医院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护理实施和诊治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二零一二年一月~二零一二年一二月收治的六四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联合社区康复护理组)三二例中,男二零例,女一二例,年龄五零~八四岁,平均六七岁,合并高血压一一例,冠心病八例,对照组(常规诊治护理组)三二例中,男一八例,女一四例,年龄六零~七四岁,平均六七岁,合并高血压一零例,冠心病七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无明显心、脑等器官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

临床概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和气喘,咳嗽常在晨起或晚间加剧,痰呈白色粘痰或泡沫样痰。部分严重病例常有哮喘样发作。大部分患者见两肺下部纹理增粗,或呈索条状。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治措施,主要为控制感染,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改善症状,喘息较严重的患者常选用氨茶碱口服或用沙丁胺醇吸入剂,加强临床护理。

观察组。在上述措施基础上,我们对患者采取综合性的社区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基础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搜集掌握患者各 信息资料及病情,改善老年患者所处医疗环境, 保持安静,卫生清洁,无烟尘污染,阳光要充足,定期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

疾病干预。注重预防感冒,加强耐寒锻炼,嘱患者解除烟酒危害,避免被动吸烟,社区护士应经常随访,告之患者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咳嗽、咳痰是否减轻痰色如何、气喘是否减轻,嘱患者规范用药治疗,坚持服药疗程。

营养护理。加强饮食知识的宣教。应指导患者平衡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充足的营养可促进病变组织和创伤的修复,增加机体免疫力。每日饮水量应在一五零零毫升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疾病的黏稠度降低,易于咳痰。这样就能正确画出剖视图。这种系统全面且简便可行的画图方法,经教学实践表明,剖视图的分离画法有许多明显优点。

呼吸康复护理。进行呼吸肌锻炼和呼吸方式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为改善通气功能可适当进行吹笛子、吹水泡等,积极进行排痰训练,将无效咳嗽变为有效咳嗽,进行社区氧疗,保持低浓度二五%,低流量,持续给氧,选用氧气筒、氧气袋等进行有效康复,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使呼吸肌易于放松,达到呼吸康复目的。

饮食干预。给予老年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油腻肥甘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多方摄取氨基酸,进行药膳治疗,如将糯米一五g,杏仁、甘草各一零g,水煎后滤汁,一日分二次服。

其它康复措施。在时间允许条件下,还可对患者进行简易的耐寒按摩,以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位,每日三次,每次五分钟,以食指轻轻揉按摩迎香穴 三分钟,每日二次。点按中府、膻中、天突、太渊等穴各一―二分钟

疗效评定。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八周后观察症状、体征,并到社区中心进行相关检查。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基本正常。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仍对患者生活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二结果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出现一例支气管扩张并发症,经进一步临床对症用药好转。

三讨论

秋冬季节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多发时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老年患者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近几年我国社区医疗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在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常规诊治中主要以消炎抗菌、解痉平喘、祛痰止咳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治疗原则,但无论使用何种疗法,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都非常重要。有效的呼吸康复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心理应激疏导,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护理实践中应制定简单易学的康复治疗方案使老年患者能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以利肺功能恢复。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排痰是很重要的自我护理内容[二],患者应学会以减轻临床症状的不适。饮食护理也不可忽视,慢性支气管炎应少吃脂肪含量高的猪肉、海产品、鸡肉等食品,多吃那些清淡利湿之品。

综上,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有利于肺功能恢复,起到很好的延缓病程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二篇

关键词 老年人 残疾 心理护理

老年残疾患者对于不可逆转的残疾,病情恢复慢,活动受限,他们与忙于工作的子女、邻近朋友交流减少,感到世态炎凉,人际关系暗淡,逐渐封闭自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身体行动不便,又不能参加体育活动,身体明显不如以前,躯体器官老化,处处力不从心,他们会感到自己不中用了,成为家庭累赘,从而感到自卑。病人往往陷入悲观、失望、精神抑郁的心理状态,老年残疾患者的心理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对老年残疾患者躯体的恢复具有深远影响。

讨 论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三篇

随着人均寿命逐渐延长,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长,老年疾病也随之增多,老年患者在疾病状态下的不良心理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我们对二零零例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受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二零零例,男一二一例,女七九例;年龄在六零~九五岁,均为住院患者,其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有一四零例,有恐惧心理的四零例,急躁易怒的三八例,失眠四二例,出现孤独自卑心理的一八例。

二老年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

多方面因素可引起老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准确及时的了解老年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对策和心理疏导,才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现从以下几方面究其原因。

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进入老年阶段,身体健康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生存需要。老年患者对身体的康复存在疑虑,对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产生顾虑,对疾病的治愈失去信心,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社会因素老年人退休离开工作单位,与同事关系疏远,与外界交流减少,社会角色的改变,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结束,生活节奏变慢等不适应新的生活,落差大易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表现为易急躁、易怒、失眠、忧愁、心悸等症状。

家庭因素进入老年阶段,大部分老人家庭处于空巢期,加之子女步入壮年期事业处于蒸蒸日上,每日忙碌奔波而无暇长期陪伴老人,长期处于单调、死板、孤寂的生活,使老年人产生孤独和寂寞感。

文化背景及性格特征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文化层次、生活背景、个人经历等性格特征的不同,理解、认识、处理问题的角度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在健康认识上也存在着差异。

三心理护理对策

掌握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因素,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和个体差异,通过沟通、临床观察、心理测试、评估等分析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亲情支持亲人的关心和体贴是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在亲属的精心照料和陪护下,亲情的慰藉和温暖,家人的支持,老人的心理压力及时得到缓解,对疾病的康复十分有益。因此,我们应重视亲人的力量,鼓励亲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共同商讨对疾病的治疗方案,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温暖患者内心,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情感支持根据老年人离职后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老年患者,特别注重与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每日与患者沟通,引导其倾诉内心的感受,排泄心中的郁闷。医护人员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说话语气要委婉,倾听诉说要专注并适时做出反应,释疑要耐心,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对医方有安全感,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患者的参与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四篇

【关键词】冠心病 康复治疗与护理

[Key Words] Elder patien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康复治疗与护理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我院内科二零零八年一月~二零一零年一零月, 收入九零例CHD患者,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心功能处于一~三级的老年住院CHD患者九零例,其中男六五例、女二五例,年龄≥六八岁。同时伴有高血压者四六例,伴有脑梗塞者一五例,伴有糖尿病者一二例,伴有COPD者三例。

康复护理方案

根据相关资料[一]选择二、三期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一)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二)运动强度:运动训练所规定达到的强度称之为靶强度,可用心率、心率储备、METs、主观劳累计分等方式表达。靶强度与最大强度的差值是训练的安全系数。(三)运动时间:靶强度运动一般持续一五~六零分钟。(四)训练频率:多数采用每周三~五天的频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残疾情况设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见表一。

表一 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设定的运动计划 病人特点训练方法强度运动类型训练频率(次/周)每次训练持续时间(分)

年龄≥七零岁低强度耗氧训练和抗阻力训练六五%-七五%最大心率散步、做操、慢跑、骑自行车三或六三零(可间断)

超重耗氧训练一高热卡消耗六五%-八零%最大心率走步、做操、慢跑四或五三零~六零(可间断)

年龄≥七零岁并有残疾,从事体力劳动或超重抗阻力训练单次抬举最大重量的五零%-七五%举重机或哑铃,重点在大腿、肩和上肢二或三一零~二零(练习五~七次,每次一零下)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对自行运动锻炼的患者,在无医护人员监护时,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的七零%~七五%为好。

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咖啡等后一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一小时内进餐。

运动前不喝酒、不吸烟。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

不宜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锻炼。

精神状态欠佳、郁闷、不安等时,护理人员应予适当的心理护理。

康复运动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兴趣性原则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评价方法

参照Spetus等设计的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问卷调查法进行评分比较,利用SPSS 版软件进行配对分析比较,见表二。在病人入院、出院时分别发放SAQ调查表,在患者充分理解条目意义后由自己自评[三]。

SAQ含一九个项目,可分为五个因子, 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总评分一零零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机体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越好。SAQ是一种有效性、重复性及应答性均较好的量表,是一种估测CHD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效果比较、估计预后等切实可行的简便易行方法[二]。

表二 康复护理前后SAQ的评分比较 康复护理后(n=四五)康复护理前(n=四五)tP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

心绞痛稳定状态±±

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满意程度±±

疾病认知程度±±

总分±±

根据评分比较,康复护理后与护理前存在高度显著差异性(P

三护理体会

CHD的康复治疗与护理主要是通过有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工作能力,回归社会。与此同时,通过干预各种危险因素,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减轻冠心病的残疾程度和复发几率。对于CHD患者除了依靠传统的心绞痛和心电图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外,生活质量也已经成为评价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四]。另外,由于住院老年CHD患者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群,但社会支持总量及主观支持却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五] ,所以我们在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研究显示[三]综合性治疗能显著降低CHD患者伴发的负理性情绪,缩短住院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康复护理后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护理前,提示患者通过康复治疗与护理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康复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以定量分析的方式,肯定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老年CHD治疗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五篇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一,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二,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六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 老年脑卒中患者 康复期 安全护理

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每年以的速率上升,发病者中约七零%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恰当的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但康复疗效受多种因素干扰,老年脑卒中患者尤为显著。而且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一~二年。对于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在一~二年的康复锻炼期发生跌倒等安全问题的风险非常高,所以在对其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加强安全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健康管理就是通过有机地整合自身和医疗机构、保健机构、保险组织等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资源,为每一位加盟的社会成员即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提供系统、连续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使消费者能够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得到最全面而有效的服务,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健康风险和医疗费用支出。运用健康管理理念对养老机构内的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安全预测评估,采取应对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本文从健康管理的视角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使家庭、社区及养老机构内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得以有效预防和解决。

一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常见的安全问题

一.脑卒中患者康复期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去限定,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后甚至是在患病的急性期即已经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所以,在康复护理中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分为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后遗症期康复。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康复中,存在不同的安全护理问题,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治疗、康复的同时进行预见性的安全护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常见的安全护理问题

脑卒中患者大多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或癫痫等,而这些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使得他们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如果护理不当,甚至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医院及社会养老机构带来很大的负担。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出现的安全护理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跌倒、坠床、走失、误吸、皮肤受损,特别是吞咽障碍,如:吞咽障碍患者如果护理不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以及抑郁、社会隔绝等负性社会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王玉华提出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见性和联动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用药风险认知和依从性,促进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安全用药。同时,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不服老、不想依赖别人、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固执己见的心理特征,在自身躯体功能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仍不寻求帮助,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所以,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意外等不良事件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坠床与跌倒和烫伤等安全隐患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健康管理理念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_教授曾经提出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及预防的全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公共预防医学专家黄建始在《健康管理师》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健康管理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在南京医科大学徐文君的研究中将健康管理视为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一种健康管理理念,全面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健康管理效果。其内容包括对个人健康状况的评价,对危险因素的分析、监测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干预,实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之目的。

二.健康管理的对象

健康管理理念不仅仅限于患病人群的健康管理,同时还包括亚健康人群及健康人群,而且针对不同人群都有相应明确的健康管理目标,如:以保持健康状态的健康人群的管理、以疾病预警为目的的亚健康人群的管理、以降低患病风险为目的的高危人群的管理、以缓解病情为目的的已患病人群的管理。

那么作为康复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他们当然属于已患病人群,在健康管理理念中对已患病人群治疗的同时更需要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不仅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更是要监控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穆荣红等的研究中曾经提及社区居家脑卒中患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服药和遵医行为。由此不难看出,运用健康管理的理念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服药安全护理的管理可以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服药安全的风险水平。

三.健康管理理念在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的实施

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在对目标人群健康信息的知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监测和干预的基础上,以期达到预防的目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过程可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步,老年脑卒中患者患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即发现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第二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护理评估,即认识护理安全危险因素,通过第一步所得信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评价,预测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护理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第三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咨询与干预,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康复护理及安全护理计划,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第四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随访和监测,即对整个康复期安全管理流程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是检查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对主要的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查。

三 小结

健康管理作为以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体检与评估以及不良行为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健康服务行业,主要适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尽管在老年脑卒中康复中运用健康管理理念的研究尚未大规模开展,但是,根据脑卒中不同康复时期的特点、不同时期的康复环境,找准立足点将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问题预防与控制纳入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中,结合健康管理理念构建老年脑卒中康复期安全护理问题综合防治模式,与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综合防治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问题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并与现今的养老护理工作相结合,在社会养老机构、社区为老人服务及在家庭养老中开展老年脑卒中康复期安全护理管理模式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一]刘纯燕.社区康复护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二零零七

[二]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七

[三]尤川梅、朱宏斌、金生国等.将健康管理理念注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思索[J].中国妇幼保健,二零零七(二二)

[四]何海银.脑卒中康复期护理安全隐患的预见性护理[J].内科,二零零九(三)

[五]王玉华、成海荣、苏晶.一零二例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二零一三(一六)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七篇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一、规划背景

(一)xx期间取得的成就。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xx期末,我国城乡居民(包括老年人[一])医保覆盖率达到九五%以上,待遇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七五%。

二.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专业康复护理机构不断增加。截至二零xx年,全国共建有康复医院四五三所,护理院一六八所,护理站六五所,比xx期末分别增加了、、。康复护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二零xx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从业卫生人员分别为三六四四一人、一一一八零人、三一六人,比xx期末分别增加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不断深化,为辖区内六五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二零xx年接受体检老年人数达亿。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国有二三%的养老机构设有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

三.老龄健康政策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二零xx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老年健康相关工作。组织开展《中国健康老龄化战略研究》,明确健康老龄化的核心要义,作出关注生命全程、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战略部署。启动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项目,着重培养并提高家庭养老照护能力。二零xx年一一月,_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等部门《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二零xx〕八四号),明确了医养结合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文件印发后各部门明确分工,各自结合职责抓紧落实。卫生计生委和民政部联合出台《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首接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启动部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在全国遴选确定九零个试点城市(区),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各地医养结合工作扎实起步,以多种形式围绕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提供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对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释放,伴随家庭结构的变化,给老年健康服务带来严峻挑战。

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截至二零xx年,中国六零岁及以上人口已达亿,占总人口的,六五岁及以上人口达亿,占总人口的。十三五期间,我国六零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六四零万,到二零xx年将达到亿左右,占总人口的左右。与此同时,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越来越多,残疾老年人逐年增加,二零xx年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四零六三万人,持残疾证老人达到万。伴随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而且,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织,流动老人和留守老人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照料者缺失的问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已成为十三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亟待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提供能力有待加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包括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体系。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机构数量有限且地区分布不均,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机构严重缺乏,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从事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基层人才严重缺乏。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刚刚起步,政策体系尚不健全,老年健康的评价体系等有待完善。

三.老年健康保障政策效率有待提高,老年健康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是医疗服务利用的高频次人群,老年人门诊和住院需求及医疗费用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政策效率不高,尤其是失能老人、残疾老人迫切需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费用没有制度性保障来源。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维护老年健康权益和满足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体系由以提高老年疾病诊疗能力为主向以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全覆盖为主转变,保障老年人能够获得适宜的、综合的、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为目标,本着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原则,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康特征和诉求,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

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加快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动员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激发社会活力,鼓励社会投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发展水平,结合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分类别、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为老健康服务。重点做好对有需求的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服务关爱工作。

四.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统筹城市和农村资源,发挥城乡社区基础性作用,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统筹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宣传教育、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工作,建立覆盖城乡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公平可及、兼顾质量的老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有序衔接、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整合型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老年健康相关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老龄化各项工作全面推动、持续发展。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二零二零版 三、主要任务

围绕老年健康工作的重点难点与薄弱环节,将老年健康服务作为中心任务,优化老年健康与养老资源配置与布局,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一.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科学文化、心理健康、职业技能、家庭理财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健全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丰富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建设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加强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老年人身边的健康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引导开展读书、讲座、学习共同体、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面向全社会宣传倡导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氛围。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针对老年人特点,开发老年健康教育教材,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加强老年人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

(二)加强老年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

二.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适当调整老年人健康体检的项目和内容。推广老年痴呆、跌倒、便秘、尿失禁等防治适宜技术,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筛查干预和健康指导,做到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老年人功能健康。

三.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启动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三)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服务老年人的功能建设。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倡导为老年人义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到二零xx年,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五.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居家老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研究出台老年人健康分级标准,健全相关服务规范、管理标准及监督评价机制,研发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

六.推动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培育社会护理人员队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为家庭成员提供照护培训,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比较健全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

七.加强老年健康相关科研工作。开展大型队列研究,研究判定与预测老年健康的指标、标准与方法,研发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探索老年综合症和共病的发病过程与规律,研发综合防治适宜技术、指南和规范,构建老年健康管理网络。

(五)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八.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巩固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地方试点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住院老年人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鼓励发展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老年商业健康保险,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九.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老年人医疗救助工作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给予相应医疗救助。

(六)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

一零.开展老年人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不断丰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的内容,推广老年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一一.推动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建立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

(七)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

一二. 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大力推动健康养生、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运动康复、医疗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一三. 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为机构养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八)推进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

一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建设老年人社会参与支持环境,从与老年健康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入手,优化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推进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支持适老住宅建设。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完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

(九)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八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关于,总结出对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启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起因

一.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卫生资源耗费提出挑战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八零岁。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一九九六年、二零零一年、二零零六年香港六五岁以上老人总数分别为万、七四,七万、万,从这组数据来看,每五年香港六五岁以上的老人就增加一零万多人。到二零零六年,六五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据预测,到二零三三年,香港六五岁以上老人将达到二二三万,占总人口的。因此,如此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为香港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了难题。

二.社会保障的缺陷使老年保健面临难题

在香港,老年人的保障问题是社会福利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香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香港享有退休保障的主要限于公务员和专业人士,近百万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职工,大部分退休后是不能保障享有退休金的。同时,香港老年人还缺乏一些如医疗保障等重要的社会保障计划。

三,卫生工作前移(重视预防)和下移(重在社区)是健康低投入高产出的必然选择

香港身处中外文化混合的位置,服务发展亦夹杂着新旧经济的体系。在香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营两个部分,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政府开办和补助的卫生机构提供,而私营诊所主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量愈来愈大,在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香港转换医学模式,来保障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因为再富有的国家也支付不起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关口前移(重视预防)、重心下沉(重在社区)是政府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香港的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成效

一.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一)社区支持服务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支持服务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暂托、家居照顾等一系列服务和支持,这些支持性服务由香港政府提供,包括中心服务和家居服务两大类,它们之间相互承接,成为保障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手段之一。

中心服务包括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提供的四类服务。其中,长者地区中心与长者邻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支持服务。而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则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卫生服务。

长者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以促进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中心鼓励老年人利用空余时间,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种社区、居家照顾和服务,不仅能为长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更重要的是,上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不同人员,会让长者特别是独居长者增加与外界、与人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减少他们的社会隔离感和孤独感,有助于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长者日间护理服务是介于家居照顾和院舍照顾之间的一种服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日间家中无人照顾并且身体状况较为衰弱的老人。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个人照顾、护理、复康训练、健康教育、护老者支持、暂托服务、辅导及转介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膳食及往返中心的接载服务等。老人在中心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复康活动以及社交活动。这一服务旨在通过提供以中心为本的日间照顾和支持服务,帮助身体机能中度或严重受损的体弱和痴呆症老年人维持最高程度的活动能力,发展他们的潜能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协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社区内安享晚年。

家居服务只包括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两类服务。

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因应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为两种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体弱老年人主要是指受损程度为中度至严重及需要一系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而普通老年人则是没有或轻度受损的老年人。针对体弱老年人的需要,服务队会采用多专业的模式,向他们提供护理、个人照顾、康复服务及社工服务等。服务队会考虑服务使用者的受损程度,为他们设计并提供一套有计划、完整的家居及社区支持服务。而对于需要较少服务的普通老年人,服务队将提供个人照顾、简单护理、家居清洁、护送服务、日间到户看顾、家居安全及健康评估服务、购物及送递服务、膳食及洗衣等服务。

(二)长者医疗服务

在香港,除住院服务外,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还针对长者的特殊需要推出了基层医疗服务、长者健康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等系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包括了基本保健和医疗以及老年专科医疗服务。

基本保健和医疗是基层医疗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老人专科医生人数很少,大部分老人都由第一线的普通科与私家医生诊治照顾,他们需要具备实用的老人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从而及早检查出病因,减少并发症和因延误治理而引发的伤残,并减低不必要的入院的长期护理。同时,医生也要加强与病者及其亲友的沟通,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康复能够事半功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必须要让病人尽量保持活动能力,因为长期卧床会使病者失去自我照顾与行动自由的机会。

老年专科则是提供高一层次的医疗服务,病者经由急症室或任何医生转接。老人科医生以专业的知识去处理解决较为困难和复杂的诊治问题,并可在老人医学教学和研究上做出贡献。

长者健康服务由老年人健康中心提供,在香港的一八个区,每一区都设立一个长者健康中心,凡年满六五岁的人士,都在老年人健康中心登记成为会员。登记及缴纳年费(低收入者也可以减免费用)。老年人健康中心为会员提供身体检查、健康评估、辅导、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服务。

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出社区康复专职医疗服务、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社区老人评估小组服务、社区老人精神科小组服务和老人日间医院等五项社区康复服务计划。

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香港老年社区服务除了常见的护理和医疗治疗项目外,还提供职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及怀旧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护理服务,力求在各个环节促进老年人的功能恢复。

香港对安老服务实行统一评估机制,以国际认可的“长者健康及家居护理评估”工具为标准,通过评估员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情绪稳定状况、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一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老人应接受何种类型的服务,确定老人对住宿照顾和社区照顾服务的护理需求,并实施了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集中处理为长者而设的受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的申请和服务编配。

另外,老年人日间医院在为市民提供全面的住院、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的同时,也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日间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病人无需留宿就可以得到适宜的康复活动、合适护理及心理照顾。从而使病者能够重投社会,同时在家庭也能正常生活。医院由专科医生、护士及经过特别培训的专职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科医疗及专科康复评估服务。

二.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成效

(一)老年健康状况改善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银发社会”,对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香港,无论是在南丫岛榕树湾天后庙休憩处,还是香港耆康会怀熙荃湾长者地区中心,或者是北角城市花园小区内活动场地,都能够看到的香港长者都散发出积极乐观的气息,即使是行动不便、卧床的长者,也是安详而淡定的。

(二)卫生经费及资源节约

香港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可以为政府节省部分社会福利经费,故这种理念普遍受到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推崇和欢迎。从香港社会福利署了解到,二零零六-二零零七年度,香港政府在老人社区照顾上的投入为亿港元.安老院舍的投入为二零亿港元。利用这亿港元,香港政府向各个社会服务机构购买了一年的服务,满足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和安老院舍需求。在各种福利服务中,政府采取了谨慎的、不过多的实际介入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社会团体和志愿机构的力量。提供适当的老人医疗服务,实有政府、专业人员、民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互相配合。政府(卫生署、医院事务署、社会福利署)可以妥善地安排资源,设立较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

三、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的养老服务已走过五零年历程,其水平可与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媲美。香港与内地,虽然体制不同,但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上是相通的。对比香港地区,内地也存在类似的困难和窘境,甚而情况更加严峻。

一.我们面临相似的状况

(一)老龄化日趋严重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一,六二亿,占总人口的,中国已经跑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人口逐渐老去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倚靠的劳动力优势将消失,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也面临更大挑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从二零一零年开始这些人将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提速。民政部表示,中国六零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八零零万人至九零零万人的年均速度递增,预计到二零二零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一七%,剧二零五零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三零%以上,这意味着每三-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二)卫生资源更加紧缺

相比香港地区,内地的卫生资源更加紧缺。我国投入的卫生经费总量虽逐年上升,但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也很低。根据二零零三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为,在一七五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八一位。国家_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二零零三年到二零零五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下降到了。从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来看,一九八零年,政府、社会、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分别是、、;而到了二零零五年,三者的比例变成了、、。很明显,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经济支撑更加困难

我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出大于进,劳动力不足,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供养系数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退休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加大。据专家预测,这部分支出一九九七年为亿元,二零三零年将达亿元,二零五零年将达一八二一九五,二亿元。同时,老年人问题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健康问题。二零零二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比在职职工高出个百分点。二零零三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比在职职工高出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各项发生额均高于在职职工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四)相同的文化背景

大陆与香港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是一致的。如:中国老人好热闹、怕孤独的心理以及难以接受儿女将他们送入养老中心等想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必须体现中国化,即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从历史发展和中西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文化伦理分析,部分养老职能虽然已从家庭组织中分离出来,但家庭作为养老职能的最主要承担者的作用并未降低,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家庭养老有着很高的财政贡献度、传统伦理支持度和社会和谐贡献度。基于以上原因,要提高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就应当向香港进行适当的借鉴学习。

二.对借鉴香港经验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健全社区卫生服务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九篇

【关键词】 脑梗塞;护理;体会

脑梗塞是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常见于中老年人,具有致残率高、易反复、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老年脑梗塞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二零零九 年六 月至二零一零 年六 月期间收治的八零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和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

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二零零九 年六 月至二零一零 年六月期间收治的七零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符合一九九五 年第四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一]。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 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塞灶。七零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四七 例,女性二三 例,年龄四三~七五 岁,平均年龄(±) 岁。

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

创造良好环境,保证病房清洁整齐,舒适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室温二二~二五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交叉感染。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血型交叉试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按时协助患者翻身、翻身的同时给予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痰液粘稠、呼吸困难者及时吸痰。尽量做到轻重病人分开,危重病人置单病房以免互相干扰,床单平整,随脏随换,及时更换床单、内衣预防褥疮[二]。恢复期病人可允许带收录机,边治疗边收听,以分散病人注意力,也可使病人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三]。

安全护理

对于急性梗塞引起意识障碍或偏瘫者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双手约束,防止病人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有人协助和扶持等。

饮食营养指导

老年脑梗塞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易引起过敏的海鲜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等,避免暴饮暴食。适当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情绪[四]。

心理护理

老年脑梗塞患者容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活动,讲解相关病理知识,治疗的程序等,消除其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正确面对病情,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病情及最好转归,认真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意义和效果,使患者树立康复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以良好的心态和状态接受并配合治疗。护士还应该与患者家属沟通,争取多方配合。通过护患之间的良好交往,护士对患者的疏导,激发患者的信心,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对治疗树立信心[五]。

健康宣教

提醒患者注意卫生,节制烟酒,少食刺激性食物。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塞的根本原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激励病人配合各项治疗,特别是康复计划,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之后,鼓励病人树立乐观情绪,面对现实。

二 结果

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加重、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三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急性脑梗塞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很多中老年人患病,出现半身不遂、失语、昏迷等症状,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患者,要鼓励、帮助其树立坚持家庭康复的信心,懂得坚持训练的重要性,调动其自身的潜力,坚持康复训练。本院于二零零九 年六 月至二零一零 年六 月期间收治的七零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悉心的整体护理均痊愈出院,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一] 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一九九六,二九(六):三七九-三八零.

[二] 邓艳红,梁柯.家属配合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二零零九,一五(七):二五-二八.

[三] 需要朱绷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J].中华护理杂志,(四):一九五-一九七.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一零篇

一主要做法

完善服务体系

二零一零年以来,海宁市陆续出台了包括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养老服务补贴等一六个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二零一三年,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又联合印发了《海宁市社会养老养医结合实施意见》,成立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海宁市社会养老医疗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养医结合服务工作的目标、措施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合理布局城乡养老和医疗机构

二零一一年起,海宁市政府通过三年实事工程,投入四亿多,对全市一二所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新建、改(扩)建,新改扩建设施全部达到三星级宾馆以上标准,二零一四年新增机构养老床位一七一六张。同时,根据“一社区一场地”的要求,全面推动含文体娱乐、康复保健、日托午休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到二零一五年底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资源配置

全市共有八家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配置了医务室或健康管理室,并由辖区医疗机构派驻一零名医务人员,开展入住老年人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其余六家暂无条件设置医务室或健康管理室的养老服务中心,参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做法,实行定期服务,参与服务的医务人员数共计五九人;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按照资源共享、就近配置的原则,由相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落实责任医生和护士共计二零一名。

落实各项老年人健康管理措施

提高老年人专业护理队伍素质

在海宁卫校挂牌成立了海宁市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并在其护理专业中增设养老护理内容,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培养专业化人才。同时,借助卫校的师资力量开展全市在职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专业护理人员三一三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三一八八人。同时,市政府出台了《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的实施意见(试行)》,优化护理人员结构比例,解决护理人员待遇低、招聘难的实际问题。

营造村、社区健康支持环境

结合“健康海宁”建设,在全市开展健康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共创建海宁市级健康村(社区)一五零家,覆盖率。从改善健康环境、开展健康活动、加强健康管理和提升健康指标这几项创建实事做起,建立健康管理室,设置健身步道或健康知识宣传长廊,配备电子身高体重仪和电子血压计,使老年人村(社区)健康支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取得经验

政府重视是推动

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的关键政府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主要领导每年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主抓主推的工作之一,全力推进。特别是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医疗资源配置、专业队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切实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整合资源是实施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保障市、镇(街道)全力保障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在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为养老服务中心配置医务室、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创造健康管理条件。

结合项目是开展

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手段老年人多有慢性病,在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过程中,不仅要为其提供医疗服务,还要进行健康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与养老机构的合作,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也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实施。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

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使签约老年人享受以健康管理、基本医疗和转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基本服务包;并根据签约老年人的需要和申请,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包;探索将医疗机构部分床位转为康复护理床位,收治需要照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多领域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联动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老年医学和康复护理知识培训,鼓励各专业医务人员到养老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同时,重点培养和引进养老机构内的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一一篇

【摘要】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将抗问题、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展望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人口比例越来越来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伴随而来的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一]。

一 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护理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老年人健康问题: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有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老年人有中约生活轻度不能自理,~生活中度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二]。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单位家庭予子女数减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一亿多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为,进一步减少了老年人保健的关照来源。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有。

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三]。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心理疾病的护理:老年人心理性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在我国社区还没有形成一套老年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性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家庭康复护理:我国绝大多数老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病人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普遍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

二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一二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当前,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压力增大,加之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许多老年人的身心感受到源自各方面的压力,较易引发精神方面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患精神分裂症的老年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因此,对老年人精神疾病的康复需要获得普遍关注,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院十分注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特色的康复护理方法。现选择二零一零年一零月~二零一二年一零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一零八例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照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二零一零年一零月~二零一二年一零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一零八例老年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CCMD-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一零八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五四例。其中观察组男二一例,女三三例,年龄(±)岁,病程(±)年,入组之初患者的NOSIE总分为(±)分;对照组男二零例、女三四例,年龄(±)岁,病程(±)年,入组之初的NOSIE总分为(±)分。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NOSIE总分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两组的护理观察期均为六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如下:(一)进行生活行为方面的护理指导。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患者大多只是存在精神病症状,生活行为没有缺失,但是如果缺乏指导,患者可能不能正确自理,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面的护理指导。主要从衣、食、住、行方面入手,引导患者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自觉整理床铺,日常个人卫生要处理好,衣着要整洁、正常,餐前或服药前要洗手,就餐时要坐到指定的位置上等,如果患者不能通过宣教规范生

活行为,护理人员有必要亲身示范,让患者跟着重复动作,以令其掌握动作或操作要领。动手能力强的患者引导其定期参病区的公共活动,例如大扫除,修剪花草等,以增强其责任心。(二)训练其学习能力和规范的学习行为。学习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思维,使其思想逐渐进入正常的思考轨道。所以,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患者进行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活动,由医生或者患者中思维比较清晰的患者主持学习活动,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供大家讨论,而康复护理人员也要定期与患者组织座谈会,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所提出的生活疑问进行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每月或者每二周举行一次健康讲座,主讲精神卫生知识和常识,定期出版一些健康教育宣传册,发给每位患者并要求患者认真阅读。(三)自知力恢复训练。每隔一段时间由科室的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疾病宣教,向患者灌输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同时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四)训练社交技能。主要指导患者如何与他人交往,例如:见面要问好,分别要道别、做错事要道歉以及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请求别人帮助等,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之间的交往,一旦发现问题,要作出处理,护理人员也可以与患者多交流,开解有心结的患者,积极的交往能够令患者心情开朗,有利用其康复[二]。(五)娱乐活动及体能锻炼的康复护理。病区要设立一些文体娱乐室,例如室、图书室、观影室、兵乓球室等,以供患者闲时去消遣。以利于患者的娱乐及体育能力的康复。(六)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为了训练及恢复患者的职业能力,病区专门设置了一些劳动技能训练室,例如手工作坊、缝纫室、种植园地、物件分类室等,让患者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为将来回归社会作准备。

观察指标及量表评定[三]

采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专用的观察量表,评分包括六个大项。由二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入组初与入院六个月后分别进行评定。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

二 结果

两组分别护理半年,NOSIE评分结果表一显示:通过为期六个月的护理观察,观察组总共有量表总分、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激惹、个人整洁、抑郁表现、精神病表现、迟缓八项观察指标获得改善(P

三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迁延性疾病,病程进展通常分为急性期与恢复期[四-五]。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其精神状态比较稳定,可能仍然存在部分人格改变或者阴性症状,加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会存在一些不良情绪,例如焦虑、幻想症、恐惧、自卑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六]。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为长期住院,人际交往、性格、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下降,这会进一步加深患者的精神负担,产生自卑、孤僻等问题,单纯地给予药物很难达到康复效果,而给予康复护理,在病区内为患者提供一些工疗、娱疗、体疗等综合康复训练场所,能够有效恢复或者发展患者的生活技能、交际技能以及社会技能等,帮助患者康复[七]。本组研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生活行为护理指导、训练习能力及规范其习行为、自知力恢复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娱乐活动及体能锻炼的康复护理、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共有八项观察指标获得有效改善(P

[参考文献]

[一]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九八:一八三-一九六.

[二] 黄世伟,刘建伟,张献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二零零六,一八(一二):一零六二-一零六三.

[三] 张荣芹,赵桂娟,许艳芬.浅谈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二零零九,一(一六):七三-七四.

[四] 王萍,朱孔美,梁家国,等.一四九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测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二零零七,一九(三):二三三.

[五] 温全胜,陈扎生,张传福.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二零一三,一零(一五):一三零-一三一.

[六] 冯辉,杨佩娣,曹新妹.交流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上海护理,二零零九,九(三):一四-一六.

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总结 第一三篇

(一)老化失能长期照料和老年病残长期护理的区别

前者的需求以打理日常生活为主,也称以养带医,选择居家照料为宜,有条件的可以购买养老服务公司的人户服务(如洗澡);后者以医疗护理为主,也称以医带养,需要医护专业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购买相关专业服务人户(如按摩),或者人住具有康复和失能护理服务的专业机构;后者的成本远远高于前者。近年来,一些房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前端提供乐老服务,后期提供护理服务,晚期提供临终纤解服务,其服务的内容、方式和价格均不同。

(二)老年病残长期护理与短期急症诊疗、康复和慢病管理的区别

尽管老年病残长期护理可以纳人广义医疗范畴,但其与急症诊疗及后期康复、慢病管理还是有质的区别。急症诊疗(cure)相对长期护理而言,即指为解除病痛而进行的干预或改变特定健康状态的活动,通常发生在医疗机构,并依据临床路径考量时间和成本,在医学上通常用“平均住院日”,日均费用约为三零零零元。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大趋势,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更多人群的医疗需求。诊疗后期康复护理(post一acute care)是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护士即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又是协调者,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治疗后的康复期。美国全国亚急性和急性后期照护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bacute and Post一a-cute Care, NASPAC)将其定义为:急性病床出院后的照护,让患者可以顺利回到社区,是一种介于急性医疗和长期照护之间的服务,其照护对象就是由医院回到社区后,需要过渡期服务的患者,服务范围包括居家照护、个人照顾、儿童照护与居家健康照护。在英国又被称作中期照护(intermediate care,且照护持续时间通常为一一二周,一般不会超过六周。LzaJ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一ST万人,致残率约,主要原因是缺乏治疗后期康复护理,很多人处于住院付不起费,回家难以康复的尴尬局面。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老年病残长期护理是针对康复黄金期之后,在后遇症期所需的一揽子服务。(如表二)老年慢病管理指需要在家庭医生指导下进行临床用药和非临床健康管理的治疗。

(三)老年长期护理可否进入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体系

显然,老化失能长期护理因期限不确定,成本不算高,难以进人护理保险。政府对困难人群提供临时补贴是可行的。老年病残长期护理期限确定、费用较高,具有纳人社会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盖岑经济理论模型和美国宏观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将牙科和护理加人的广义医疗的收_性为, 因此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均将牙科和护理列人奢侈服务,从医保目录中删除了;另一方面也证明没有社会护理保险计划的支持,多数人买不起护理服务的事实。为此,一九七三年日本颁布了《老年人福利法》,将老年服务分为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前者指所有六五岁以上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后者指患有残疾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二零零零年实施老年护理保险计划,近年来政府年支出的老年护理费用接近一万亿元人民币。德国在一九九四年颁布和实施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但德国通过限制受益人群的方式控制了成本,同时即支持正规的长期照护,也支持非正式的长期照护。比较日本更具有可持续性。总之,老年失能原因(可能是综合症)和期限均存在不确定性,只有找到合理控费的办法才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