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造影总结分析
肝脏超声造影总结分析 第一篇
一.测量和判断胰腺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约一/四人的胰腺形态或位置有变异。
二.胰腺炎时胰腺肿大程度、实质内炎症侵袭程度、周围炎性液体积聚。
三.注意胰头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胆道系统、胰管受压狭窄闭塞或扩张的范围、程度。判断和测量胰管扩张,发现胰腺结石。
四.胰腺囊性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囊壁和囊液情况。假性囊肿邻近的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门静脉血栓,超声检查必须警惕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存在。
五.发现胰腺内以上的实性肿瘤,确认胰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
边缘和边界、内部回声等级和回声均匀程度,超声对胰尾部和较小胰腺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六.胰腺病变对胰腺后方血管的影响。
七.胰腺外伤时小网膜囊积液积血,严重的胰腺破裂。
八.区分胰腺病变和周围病变①与胰头紧贴的肝尾叶容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多断面扫查可判定肝尾叶与肝左叶背侧的连续关系②胰腺周围肿大的淋巴结与胰腺紧贴时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③部分胰头和钩突部的原始副胰呈低回声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多切面观察其为非球形结构。
九.严重黄疸伴胆道全程扩张,而胰头未发现明确病灶者,应考虑十二指肠壶腹部病变。
一零.胰岛细胞瘤多数位于胰腺体、尾部,通常瘤体较小(约一-二mm),呈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规整,内部回声均匀,绝大多数伴有发作性低血糖症状。
肝脏超声造影总结分析 第二篇
一.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内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壹,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范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
二.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三.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四.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内还是在肝外。
五.在测量血管血流频谱时,应充分取得病人的合作,暂时屏住呼吸三~5s,在此时间内获取一段平稳频谱即可。切不可长时间屏气.以免造成频谱误差。
肝脏超声造影总结分析 第三篇
一.检查时因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程度、形态等。
二.必要时再行彩色多谱勒血流检查。
【注意事项】
一.超声基本上可明确提示的病变包括下列五种:
(一)脾肿大。
(二)脾含液性占位病变,如脾囊肿、多囊脾、脾脓肿等。
(三)脾实质性占位病变。
(四)脾实质钙化。
(五)脾外伤。
二.部分病理结合声像图与临床病理情况及其他检查有可能确定病变的性质:
(一)脾急性局灶性感染。
(二)脾动脉栓塞。
三.超声提供病理声像图改变但应进一步检查的病变包括下列两种:
(一)脾实质弥漫性回声异常。
(二)脾实质实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