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投稿分享 曾国藩语录,曾国藩语录谦卑/曾国藩谦虚名言

曾国藩语录,曾国藩语录谦卑/曾国藩谦虚名言

今天给各位分享曾国藩语录的句子,其中也会对曾国藩语录谦卑进行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了您的需求,别忘了多多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一、曾国藩哲理名言二、曾国藩话语三、曾国藩名言四、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语录,曾国藩语录谦卑

今天给各位分享曾国藩语录的句子,其中也会对曾国藩语录谦卑进行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了您的需求,别忘了多多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一、曾国藩哲理名言
  • 二、曾国藩话语
  • 三、曾国藩名言
  • 四、曾国藩名言语录

曾国藩哲理名言

曾国藩哲理名言

一、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二、处事宜决断。

三、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四、好谈己长只是浅。

五、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六、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桐神稿示威。

七、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八、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九、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一零、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一一、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一二、事到手且莫急,便要局孝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一三、思与学不可偏废。

一四、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一五、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一六、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一七、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一八、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一九、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二零、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二一、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二二、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二三、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二四、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二五、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二六、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二七、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二八、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二九、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三零、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三一、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三二、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三三、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三四、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三五、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三六、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三七、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三九、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四零、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哲理名言名句大全古代哲理名言宽容的哲理名言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名言

一、绮语背道,杂学乱性。曾国藩

二、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曾国藩

三、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四、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五、越自尊大,越见器小。曾国藩

六、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七、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

八、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九、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曾国藩

一零、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一一、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一二、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

一三、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一四、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曾国藩

一五、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一六、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一七、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一八、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曾国藩

一九、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曾国藩

二零、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曾国藩

二一、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

二二、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二三、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二四、好胜人瞎渗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

二五、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曾国藩

二六、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国藩

二七、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曾国藩

二八、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曾国藩

二九、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三零、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曾国藩

曾国藩名言名句曾国藩名言警句马克吐温名言老舍名言 曾国藩名言_曾国藩的名言大全_句句经典

曾国藩(一八一一年一一月二六日-一八七二年三月一二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一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二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三 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四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五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六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七 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八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九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一零 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一一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一二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一三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一四 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一五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一六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一七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一八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一九 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二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二一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二二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二三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二四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二五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二六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二七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二八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二九 诚则金石所穿。

三零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三一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三二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三三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三四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三五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三六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三七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三八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三九 苟能读书者,则无地不可。

四零 无好小利。

四一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四二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四三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四四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四五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四六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四七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四八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四九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五零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五一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五二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五三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五四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五五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五六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五七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五八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五九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六零 谦则不招人忌,恭则不招人侮。

六一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六二 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六三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六四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六五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六六 人伦明,则礼乐兴。

六七 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六八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六九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七零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七一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诸葛长青:谨慎、勤奋、关爱他人,即是活菩萨。

七二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七三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七四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七五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七六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七七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七八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七九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八零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八一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八二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八三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八四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八五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八六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八七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八八 特患业之不精耳。

八九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九零 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九一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九二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九三 家有万金,不如进德修业可靠

九四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九五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九六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九七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九八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九九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一零零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诸葛长青:素食青菜,君子之为也,积累阴德之法也!

一零一 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一零二 曾国藩语录:一,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二,为人不可过于聪明。三,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四,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五,不可轻率评讥古人。六,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七,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八,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九,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一零三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一零四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一零五 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一零六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一零七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一零八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一零九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一一零 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一一一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一一二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一一三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一一四 勿好小利。

一一五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一一六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一一七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一一八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一一九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一二零 框扶社稷,功高盖世!

一二一 凡事豫则立。

一二二 人以气为主。

一二三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一二四 智慧愈苦而愈明。

一二五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一二六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一二七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一二八 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一二九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一三零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一三一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一三二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一三三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一三四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一三五 家和则福自生。

一三六 侍亲以得欢为本。

一三七 小仁者,大仁之贼。

一三八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一三九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一四零 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一四一 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一四二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一四三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一四四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一四五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一四六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一四七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一四八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一四九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一五零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一五一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一五二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一五三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一五四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诸葛长青:制怒,制怒,怒火烧心,后果严重!

一五五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一五六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一五七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一五八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一五九 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一六零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一六一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一六二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一六三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一六四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一六五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一六六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一六七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一六八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一六九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一七零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一七一 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

一七二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一七三 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一七四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一七五 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一七六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一七七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一七八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一七九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一八零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一八一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一八二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一八三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一八四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一八五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一八六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一八七 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一八八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一八九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曾国藩经典名言

曾国藩经典名言

一、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二、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三、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四、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五、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六、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七、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八、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九、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一零、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一一、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一二、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一三、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一四、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一五、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一六、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一七、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一八、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一九、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二零、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二一、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二二、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二三、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二四、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二五、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二六、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二七、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二八、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二九、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三零、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三一、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三二、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三三、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三四、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曾国藩话语

曾国藩话语(精选九零句)

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曾国藩书信》。下面这篇文章是我收集整理的曾国藩话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二、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三、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四、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五、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六、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七、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八、陈岱云每天用工很多而且严格,可谓爱惜分阴的人,而我则疲沓不振作。

九、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

一零、凡用兵打仗,必须储蓄没有竭尽的'士气,留存有剩余的力量。

一一、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一二、"鼓动着水使水向上涌冒",读这句话颇为领悟到养生家的学说。

一三、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一四、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曾国藩书信》。

一五、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识,悔桐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书信》。

一六、治军之道,以勤字以先。身勤则强,佚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惰者,暮气也。——《曾国藩书信》。

一七、用兵能识时务,能取远势;行军有伸有缩,有开有合。——《曾国藩书信》。

一八、今日之善退,正以为他日善进之地。——《曾国藩书信》。

一九、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曾国藩书信》。

二零、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曾国藩家书》

二一、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曾国藩家书》

二二、存心,则缉熙光明,如日之升;修容,则正顷前塌位凝命,如鼎之镇。雀圆内外交养,敬义夹持,何患无上达。——《曾国藩家书》

二三、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总须用意有超群离俗之想,乃能脱出恒蹊。——《曾国藩家书》

二四、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家书》

二五、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曾国藩家书》

二六、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俾埠,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曾国藩家书》

二七、居家之道,推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曾国藩家书》

二八、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曾国藩家书》

二九、见得年纪已大,功名无成,遂有懒惰之意,此万万不可。——《曾国藩家书》

三零、嫁女贪恋母家富贵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无好处。——《曾国藩家书》

三一、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曾国落日记》。

三二、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家书》。

三三、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曾国藩家书》。

三四、天地间推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曾国藩家书》。

三五、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曾国藩家书》。

三六、不能过谦,过谦则下无敬畏之心。——《曾国藩家书》。

三七、治将乱之国,当用重典。治久乱之国,宜予生路。——曾国藩

三八、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三九、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国藩

四零、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曾国藩

四一、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四二、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曾国藩

四三、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曾国藩

四四、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

四五、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曾国藩

四六、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四七、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

四八、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万不可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曾国藩

四九、须先立坚卓之志。 ——曾国藩

五零、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五一、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五二、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

五三、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五四、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五五、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五六、无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五七、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五八、"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家勤则兴,人勤则健"。"侍亲以得欢为本"。

五九、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六零、长短不吹江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六一、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六二、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六三、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六四、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曾国藩

六五、曾国藩出身贫寒,长相不雅,箱内无银,虽任检讨一职,却是七品小官,俸禄有限,除衣食住行,已无盈余,即日始,凡京官上宪、同僚坐席陪酒应酬之事,概不参加,请帖亦不收存。见谅。

六六、人伦明,则礼乐兴。——曾国藩

六七、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六八、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国藩

六九、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诸葛长青:君子当刚柔并济!

七零、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国藩

七一、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曾国藩

七二、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曾国藩

七三、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曾国藩

七四、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

七五、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曾国藩

七六、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七七、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曾国藩语录

七八、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曾国藩名言

七九、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八零、精神越用就越多,阳气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八一、曾国藩八交友: 一曰胜己者,二曰盛德者,三曰有趣味者,四曰能吃亏者,五曰能直言者,六曰志趣广大者,七曰患在当患者,八曰体人者。《曾国藩家书》

八二、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八三、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八四、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八五、立品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反面不行以接物,不严不行以驭下。

八六、自得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驱使,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戴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驱使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许?哀哉!

八七、从人可羞,独断专行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八八、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行恭然自馁也。

八九、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孤高也。

九零、克己之学——反省本身。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一八一一年一一月二六日-一八七二年三月一二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曾国明物正藩名句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 曾国藩名言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曾国藩语录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曾国藩名句

· 名蚂谈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曾国藩名句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曾国藩语录

·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激悔也。 —— 曾国藩名句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曾国藩名句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曾国藩名言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曾国藩名句

·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曾国藩名言语录

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一起来看看曾国藩名言语录吧!!以下是我为你精心宏世整理的曾国藩名言语录,希望你喜欢。

曾国藩名言语录

一)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二)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四)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五)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六)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七)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八)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九)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一零)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亏拆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曾国藩语录经典

一)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二)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三)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四)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五)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六)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七)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八)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九)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一零)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一一)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一二)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销绝枣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一三)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一四)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一五)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一六)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一七)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一八)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一九)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二零)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曾国藩语录经典句子

一)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二)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三)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四)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五)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六)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七)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八)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九)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一零)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一一)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一二)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一三)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一四)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一五)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一六)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一七)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一八)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一九) 行事常思退一步。

二零)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二一)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

二二)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二三)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二四)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二五) 容耐是处境第一法;安祥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二六)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二七)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二八)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二九)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曾国藩语录和曾国藩语录谦卑的句子就分享到这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