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句子推荐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是哪一年(热门)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是哪一年(热门)

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是哪一年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是一九五零年,具體時間是一九五零年一零月一九日。一九五零年一零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一九五一年六月,曆時七個多月,先後同。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是哪一年

  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是哪一年

  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是一九五零年,具體時間是一九五零年一零月一九日。

  一九五零年一零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一九五一年六月,曆時七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二三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

  在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誌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

  抗美援朝誌願軍從哪裡入朝

  抗美援朝基本上是從三個地點入朝的,比較熟悉的是遼寧省丹東市。但第一批進入朝鮮的,是從吉林省集安市入朝的,也叫抗美援朝第一渡。還有就是吉林省的臨江市!

  中國人民誌願軍最初入朝的六個軍都來自哪裡

  一九四九年是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一年,四野主力大舉入關,加速了全國的解放進程。

  留在東北的部隊不多,大都是地方留守部隊。統一歸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統一指揮。

  東北軍區領導機構的成員有:

  司令員兼政委:高崗

  副政委:李富春

  政治部主任:周桓

  參謀長:伍修權

  副參謀長:段蘇權

  下轄四個二級軍區:

  熱河軍區司令員:李運昌,有一個主力師一六八師。

  遼西軍區司令員:程世才,政委:郭峰,有一個主力師一七零師。

  遼東軍區司令員:邊章伍,政委:洛甫(張聞天),有二個主力師一六九師和一七一師。

  內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烏蘭夫(雲澤,上將),有三個騎兵師。

  除此之外,東北軍區還直接指揮下麵四個師(一六三師、一六四師、一六六師、炮六師)、兩個旅(警衛旅、保安旅)、三個軍事部(吉林、鬆江、龍江)。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五日,朝鮮戰爭爆發。隨著美軍的參戰,朝鮮方麵的形勢日益吃緊,緊鄰朝鮮的我國東北地區一下子成為國防前哨。

  加強東北邊防軍的力量成為當務之緊,中央軍委緊急調兵遣將。決定調四野的主力部隊回援東北,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擔。

  四野的部隊在取得平津戰役的勝利之後,開始向中南進軍,先後解放了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江西等省,並負責華中地區的防務。

  誌願軍

  四野的領導機構與華中軍區的領導機構合二為一,領導成員有:

  第一政委:羅榮桓

  第二政委:鄧子恢

  副司令員:肖勁光、黃克誠

  第一參謀長:肖克

  第二參謀長:趙爾陸(一九零五~一九六七,山西人,上將)

  副參謀長:聶鶴亭(一九零五~一九七一,安徽人,中將),陳光

  政治部主任:譚政(一九零七~一九八八,湖南人,大將)

  政治部副主任:陶鑄

  後勤部部長:周純全(一九零五~一九八五,湖北人,上將)

  後勤部政委:陳沂(少將)

  四野下轄四大兵團、一個特種兵司令部、一個鐵道運輸司令部,兩廣縱隊和五零軍、五一軍也歸四野直接指揮。

  一二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肖勁光(兼任四野副司令員)

  第一副司令員:陳伯鈞

  第二副司令員:韓先楚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際(湖南人,中將)

  參謀長:解方(一九零八~一九八四,少將)

  下轄三個軍,每個軍四個師。

  新中國籌建海軍部隊,任命肖勁光為海軍司令員,以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四川人,上將,副司令員林遵(一九零五~一九七九,福建,少將)、趙啟明,政治部主任康誌強,一九一二~一九八六,江西人,中將)為基礎,加以擴建。

  四零軍:軍長:羅舜初(一九一四~一九八一,福建人,中將,原軍長韓先楚)

  政委:袁升平(江西人,中將)

  副軍長:沙克(一九零七~一九九四,少將)

  副政委:劉西元(江西人,中將)

  四零軍一一八師是四野的王牌師,師長鄧嶽,政委李伯秋、張玉華,四零軍即東北野戰軍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一一八師由三縱七旅(曾國華旅長,李伯秋政委)改編而成,是原遼東軍區(程世才司令員,肖華政委)的主力部隊之一,抗戰時期是八路軍四縱隊的一部分(宋時輪縱隊長,鄧華政委),還有一部分來自山東遊擊四支隊(洪濤、趙傑、廖容標是其負責人)。

  誌願軍

  四五軍:軍長:陳伯鈞(前任軍長黃永勝)

  政委:邱會作(江西人,中將)

  副軍長:張天雲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逸群

  四六軍:軍長:詹才芳(一九零七~一九九二,湖北人,中將)

  政委:李中權

  副軍長:楊梅生(一九零五~一九七八,湖南人,中將)

  一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

  政委:肖華

  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

  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彭明治

  政治部主任:劉道生

  下轄三個軍,每個軍四個師。

  三八軍:軍長:梁興初(一九一三~一九八五,江西人,中將,前任軍長李天佑)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梁必業(江西人,中將)

  副軍長兼參謀長:曹裡懷(湖南人,中將)

  三八軍是四野的王牌部隊,其前身可以上溯到彭任軍長的紅五軍,後改編為紅一軍團四師,抗戰時期成為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團長李天佑,政委楊勇)和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後發展為山東八路軍第一師(師長梁興初,政委梁必業)和第二師(師長羅華生,政委劉興元),抗戰勝利後進入東北,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一師和第二師,和七縱(萬毅司令員,周赤萍政委)一起合編為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萬毅,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作鵬,副司令員兼一師師長梁興初,二師師長羅華生,少將,三師師長彭景文)。七縱是由原一一五師教二旅(旅長曾國華,政委符竹庭)發展而來,一一五師教二旅是山東八路軍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政委兼區黨委書記符竹庭)的核心部隊。

  四七軍:軍長:曹裡懷(前任軍長梁興初)

  政委:周赤萍(江西人,中將)

  副軍長:方強(湖南人,中將)

  四七軍一四零師是四野的王牌師,四七軍是由東北野戰軍一零縱(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周赤萍)改稱,一四零師的前身為東北民主聯軍吉黑縱隊(司令曹裡懷,政委郭鋒)、東滿軍區獨三師(師長曹裡懷,政委伍晉南)。

  四九軍:軍長:鐘偉(一九一五~一九八四,少將)

  政委:徐斌洲(湖北人,中將,前任政委袁升平)

  副軍長:熊伯濤(一九零四~一九七五,少將)

  一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一九一一~一九六五,福建人,上將)

  政委:莫文驊(廣西人,中將)

  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一九一零~一九八三,湖北人,上將)

  第二副司令員:劉震(一九一五~一九九二,湖北人,上將)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法憲

  下轄三個軍,每個軍四個師。

  誌願軍

  三九軍:軍長:劉震

  政委:吳信泉(一九一二~一九九二,湖南人,中將,前任政委吳法憲)

  副軍長:譚友林(少將)、孫子仁

  三九軍是四野的王牌部隊,紅軍時期是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誌丹,政治部主任高崗)的一部分;抗戰時期為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旅長徐海東),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左權),新四軍第三師;解放戰爭時期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是西滿軍區(司令員黃克誠,政委李富春)的主力部隊,後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東北野戰軍二縱。

  四一軍:軍長:吳克華(一九一三~一九八七,江西人,中將)

  政委:歐陽文(湖南人,中將,前任政委莫文驊)

  副軍長:胡奇才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歐陽文

  四二軍:軍長:吳瑞林(四川人,中將,前任軍長萬毅,遼寧人,中將)

  政委:劉興元(一九零八~一九九零,山東人,中將)

  副政委:唐凱

  四二軍一二四師是四野的王牌師,徐國夫(少將)、何善遠、蘇克之是師主要領導,四二軍即東野五縱(萬毅、劉興元、吳瑞林、唐凱是主要負責人),一二四師前身來自兩支部隊,一支在抗戰時期屬於八路軍一三支隊(李運昌、李楚離、曾克林是其主要負責人),並以一三支隊為基礎組成冀東軍分區(李運昌、李楚離、包森、曾克林、劉誠光為主要負責人);另一支來自山東縱隊一旅(旅長王建安,政委周赤萍)老二團(團長吳瑞林,政委李伯秋)。

  一五兵團:司令員:鄧華(一九一零~一九八零,湖南人,上將,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政委:賴傳珠(一九一零~一九六五,江西人,上將)

  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安徽人,上將)

  第二副司令員:賀晉年(少將)

  政治部主任:蕭向榮(一九一九~一九七六,廣東人,中將)

  下轄三個軍,每個軍四個師。

  四三軍:軍長:李作鵬(江西人,中將,前任軍長洪學智)

  政委:張池明(河南人,中將,前任政委賴傳珠)

  副軍長:楊國夫(一九零五~一九八二,安徽人,中將)

  副政委:劉其人

  四三軍為四野王牌部隊,紅軍時期為紅一軍團紅二師(徐彥剛、陳光先後任師長,胡阿林、劉亞樓先後任政委);抗戰時期為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楊得誌)、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支隊長彭明治,政委吳法憲)、新四軍三師七旅(政委吳法憲);解放戰爭時期,和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師合組成東北野戰軍六縱。全軍六.三萬餘人。

  誌願軍

  四四軍:軍長:方強(前任鄧華)

  政委:吳富善(江西人,中將)

  副軍長:曾克林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譚甫仁

  四八軍:軍長:賀晉年

  政委:陳仁麒(一九一三~一九九四,福建人,中將)

  副軍長:周仁傑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楊春圃

  特種兵司令部:司令員:萬毅(前任肖華)

  政委:鐘赤兵(一九一四~一九七五,湖南,中將)

  副司令員:蘇進(少將)、賈陶、匡裕民(一九零七~一九七七,江西人,中將)

  副政委:邱創成(一九一二~一九八二,湖南人,中將)

  政治部主任:唐凱

  下轄三個炮兵師、一個戰車師、一個高炮指揮所、一個工兵指揮所。

  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少將)

  政委:雷經天

  下轄兩個師。

  五零軍:軍長:曾澤生(一九零二~一九七三,雲南人,中將)

  政委:徐文烈(一九零九~一九七六,少將)

  副軍長:葉長庚(一九零三~一九八六,少將)

  下轄四個師。

  五一軍:軍長:張軫

  政委:楊春圃

  副軍長:李人林(一九一四~一九九五,湖南人,少將)

  副政委:楊煥明(一九一二~一九九四,少將)

  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員:郭維城(少將)

  華中軍區下轄三個省軍區、一個一六五師和騎五師。

  河南軍區:司令員:陳再道

  政委:張璽

  副司令員:畢占雲(一九零三~一九七七,四川人,中將)、孔慶德

  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文建武

  政治部主任:張力之

  下轄五八軍(軍長:孔慶德、政委:方正平,一九零九~一九九四,湖南人,中將,有兩個師)、三個警備旅、十個軍分區(淮陽、南陽、潢川、陳留、鄭州、洛陽、陝州、商丘、信陽、許昌)。

  誌願軍

  湖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李先驗

  第一副司令員:王宏坤

  第二副司令員:王樹聲

  副政委:張廣才

  參謀長:張才千

  政治部主任:鄭紹文

  下轄四個獨立師、九個軍分區(襄陽、荊州、沔陽、宜昌、大冶、恩施、兩鄖、黃岡、孝感)。

  江西軍區:司令員:陳奇涵

  政委:陳正人

  副司令員:楊國夫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彭嘉慶

  下轄贛東北軍區(司令員:蕭元禮,政委:徐運北,下轄浮梁、鄱陽、上饒、貴溪四個軍分區)、六個軍分區(南昌、九江、袁州、撫州、贛州、吉安)。

  一九五零年四月,海南解放。四野大軍完成了其全部解放華南地區的使命。其主力部隊作為全軍的總預備隊,駐防河南。

  四野的不少高級將領出任新職,羅榮桓出任最高人民檢察署首任檢察長,黃克誠主政湖南,四大兵團司令員隻有鄧華留任,其他三位都有新職,肖勁光出任海軍司令員,劉亞樓出任空軍司令員(以一四兵團司令部為主組建空軍司令部,一四兵團主要領導劉震、吳法憲都調到空軍任職),程子華主政山西,於是鄧華就成為回援東北的四野部隊主將的最佳人選。

  中央軍委決定調三八軍、三九軍、四零軍、四二軍及特種兵司令部所屬之炮兵部隊、戰車部隊、高炮部隊、工兵部隊到中朝邊界之處集結待命。隨後又調五零軍、六六軍加以充實。

  隨著朝鮮戰局的惡化,中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彭出任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鄧華、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員,鄧華兼任副政委,解方為參謀長,杜平(江西人,中將)為政治部主任。鄧華、洪學智來自十五兵團,韓先楚、解方來自十二兵團,三八軍屬十三兵團,三九軍、四二軍屬十四兵團,四零軍屬十二兵團,五零軍是起義部隊(原國民黨軍滇係主力部隊),六六軍來自總部直屬的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

  六六軍:軍長:蕭新槐

  政委:王紫峰

  下轄三個師。

  一九五零年一零月二五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並與美國侵略軍發生正麵交鋒,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