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句子推荐 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大全)

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大全)

農曆十月初一是什麼節寒衣節是寒衣節,它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最重要的習俗就是給先人送寒衣,即五色紙做成的冥衣。人們認為在農曆的十月初一,天氣已經到了深秋,慢慢轉涼,地府已故的親人也會感到寒冷,需要給他們送。

农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

  農曆十月初一是什麼節

  寒衣節

  是寒衣節,它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最重要的習俗就是給先人送寒衣,即五色紙做成的冥衣。人們認為在農曆的十月初一,天氣已經到了深秋,慢慢轉涼,地府已故的親人也會感到寒冷,需要給他們送去衣物。由於這個傳統節日由來已久,也有了很多彆稱,例如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等等,民眾還稱之為鬼頭日。在世的百姓也會準備過冬,舊時都會把做好的棉衣拿出來給小孩試穿。

  過寒衣節

  寒衣節各地習俗

  廣西

  廣西南寧,多在十月初十修理祖墳,舉行冬祭。此時天氣漸冷,人們製紙衣焚化於墳前,叫送寒衣,以表示關懷追緬先祖之情。

  山西

  山西部分地區一般要到墳地進行,雁北地區和晉中遙等地,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首詩:“粘紙成衣費剪裁,晨燒去化灰埃。禦寒泉台能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寫出了送寒衣的情景,其傳說提出了疑問。呂粱地區民間家家用彩紙剪衣到墳上焚化,稱“送寒衣”。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傍晚到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意為救濟些無人祭祀的絕戶摹嚷,以免送給親人的寒衣等物被他們搶去。山兩講究服斬衰的兒女,孝滿三年,十月初一換常服。遷墳合葬也習慣在十月一進行。十月初一,民間婦女忌出行,多數人這天會吃蕎麵、蓧麵。

  河南

  在豫西一帶,當日晚飯後,人們端上托盤,或提個竹籃,放上用五色紙做成的“衣服”和“陰鈔”及一碗餃子,來到自家大門外或大路邊致祭。先用草木灰撒五個圈,以代表祖宗五代;一邊另撒一個,代表那些“孤魂野鬼”。灰圈要留口,麵向墳墓方向,然後口念祭語並燒掉“衣物”和“陰鈔”,把餃子連湯潑灑到紙灰上。如果冇有墓地或親人在外地的,則在十字路口處畫圈燒紙錢、紙衣,為先人送衣、送錢。許多地方還在門口路邊放置燈盞,為鬼魂照明,俗稱“放路燈”,鄭州人稱“放散燈”。隨著大多迷信活動的廢止,大部分地區隻是在“十月一兒”燒紙送衣來寄托對親人的哀思。

  寒衣節圖片

  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襲舊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它是用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蠟花紙,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一般是一張紙破三條或四條。粉紅色的印上白色圖案;白色的則印上青蓮色的圖案;黃色的則印上紅色圖案(一般均為牡丹、菊花、蝴蝶的連續圖案)。也有用素色紙的。總之,隻是象征性的東西。有的把這些寒衣紙剪成衣褲狀,有的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裡焚化。還有的更為講究的富人,則是請冥衣鋪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襖、皮褲等高級冬裝。不論用什麼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為主,一並裝在包裹內,供罷焚化。

  山東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山東人為逝去的親人上墳的日子,他們會將自己秋收的物品為死去的親人供上,向祖先報告一年的豐收成果。除了這些之外,他們也會用彩紙剪成衣服,為祖先焚燒,表示“十月一,上墳燒寒衣”的意思。魯西南一帶,寒衣節上除了準備寒衣外,還以亡者生前喜愛的戲曲或神話故事為題材製作紙紮供陰間娛樂。

  江蘇

  受中原影響江蘇地區也有送寒衣習俗,要將各種冥衣裝一紅紙袋裡,上麵寫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當晚,把紙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後拿到門外焚化,同時將剛收獲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讓祖先嘗新。其實,這一係列的祭祀活動都是緬懷祖先,祈求保佑家族興旺、子孫平安的表現。

  其它地區

  中國一些地方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