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九是什么节气
大家清楚二零二二出九是什麼節氣?二零二二年出九是指什麼節氣?以下內容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看完就清楚了,還可以分享給小夥伴哦。
二零二二出九是什麼節氣
驚蟄
二零二二出九是驚蟄節氣。出九也就是數九寒天結束後的第一天,這個時候屬於驚蟄節氣的時候。二零二二年出九的時候是在二零二二年三月一二日植樹節,農曆二零二二年二月初一,星期三。驚蟄節氣一般是在公曆三月五-六日交節;下一個節氣是春分,一般在公曆三月一九-二二日交節。二零二二年驚蟄節氣在三月五日,星期六。
驚蟄節氣過後,南方暖濕氣團活躍起來,氣溫迅速上升。 長江中下遊以南大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春雷。在中國西北部,除了少數幾年,一般直到清明節才出現雷聲。驚蟄是全年氣溫上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將升至零℃以上,除東北和西北地區仍被冰雪覆蓋外,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在三-六℃左右,江南地區氣溫一般在八℃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地區則可達一零-一五℃以上。
驚蟄節氣
驚蟄節氣的風俗
一、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二、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複蘇,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三、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四、“打小人”驅趕黴運
每年驚蟄那天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寓意著把今年身邊的小人都打走,這樣自己就不會因為小人作祟而倒黴了。
驚蟄節氣圖片
驚蟄節氣的特點
一、氣溫回升快
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驚蟄期間,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回溫,而且是雨水增多。但這一時節,氣溫起伏較大,氣候變化多端,晝夜溫差比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時保暖。
二、病蟲多發
“春雷響,萬物長”。農民們常常把驚蟄時節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民在春耕的時候,還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為溫暖的氣候條件,容易引起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
三、雷響不斷
驚蟄前後,大地回春,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民間諺語雲:“雷打驚蟄前,二月雨淋淋;雷打驚蟄後,旱天到春後”。也就是說如果第一次春雷在驚蟄之日,則會認為當年風調雨順。如果初雷在驚蟄之前鳴響,則預示著當年的雨水較多,可能會發生“春季連陰雨”的情況。
四、害蟲出冇
《千金月令》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也就是說驚蟄雷響會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這個節氣是蚊蟲等開始活躍的時期,經曆過一個冬季,驚蟄這天,大家可以用艾草等將死角等處熏熏,清除汙邪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