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是几月几号
二零二二母親節是幾月幾號
二零二二母親節是二零二二年五月八日。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台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名貴的珠寶,象征母愛的康乃馨,特製的愛心甜點,精致的手工賀卡等,成為人們向母親敬獻愛意的禮物。
二零世紀八零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一九八八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二零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
母親節送什麼花
一、康乃馨
一九三四年五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麵的花瓶中一束鮮豔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係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國際上獻給母親的花是康乃馨,它在纖細青翠的花莖上,開著鮮豔美麗的花朵,花瓣緊湊而不易凋落,葉片細長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麗,姿態高雅彆致。紅色的康乃馨象征熱情,正義,美好和永不放棄,祝願母親健康長壽;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兒女對母親純潔的愛和真摯的謝意;黃色花朵象征感恩,感謝母親的辛勤付出。
二、萱草花
萱草,在中國一向有“母親花”的美稱。遠在《詩經、衛風、伯兮》裡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憂草,背,北,指母親住的北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到哪裡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雲:“白發萱堂上,孩兒更共懷。”萱草就成了母親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中國的母親之花。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豔麗,非常適合供人觀賞,它的花蕾叫金針,所以也叫金針蕾。在母親節,子女為母親送上一株忘憂草,祝福母親遠離煩惱和憂愁,身心愉悅,健康長壽。
母親節的傳統起源
母親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英文:Rhea、Cybele,希臘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眾神之母)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當然,古時人們對女神的崇拜隻不過是一種迷信,它同今天人們對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母親節的近代起源
一八七六年,美國還在悲悼南北戰爭的死者。安娜·瑪麗·賈維斯(Anna Marie Jarvis)在禮拜母親節由來堂講授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講到戰役中捐軀的英雄故事後,她進行祈禱時說:“但願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讚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賈維斯夫人為她的禮拜堂服務超過二五年,當她在七二歲逝世時,四一 歲的女兒安娜,立誌創立一個母親節,來實現母親多年前祈求的心願。安娜先後寫信給許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們支持設立母親節,以發揚孝道,初時反應冷淡,但她不氣餒,繼續向各界呼籲.一九零七年五月一二日,安德烈衛理教堂應安娜之邀為母親們舉行一個禮拜儀式。隔年,此儀式在費城舉行,反應熱烈,終於獲得維州州長的支持,並於一九一零年宣布在該州設立母親節。一九一一年,慶祝母親節的活動已經開展得非常廣泛,不僅席卷美利堅合眾國的每一個州,而且連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國家也都開始慶祝這個節日。美利堅合眾國人還把宣傳母親節的傳單用十種不同文字印發到各國去,以便擴大影響。此後幾年中,慶祝母親節運動的熱潮有增無減。一九一二年,美利堅合眾國專門成立了母親節國際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