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
中國發生的最大地震是哪些?中國大地震曆史記錄有哪些?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馬上來了解下吧。
中國發生的最大地震
中國大地震
中國發生過三次特大地震
一、唐山大地震
發生於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八日三時四二分五三.八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一帶(東經一一八.二°,北緯三九.六°)發生了強度裡氏七.八級(矩震級七.五級)地震,震中烈度一一度,震源深度一二千米,地震持續約二三秒。地震造成二四二七六九人死亡,一六四八五一人重傷,位列二零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二、四川汶川地震
發生於二零零八年五月一二日一四時二八分零四秒,地震震級為八.零級。其強度之大,波及麵之廣,破壞性之巨,餘震持續之久,在全球大陸地震中殊有。截止六月三日零七時,汶川震區共發生餘震一零零三七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創約五零萬平方公裡的中國大地!
三、青海玉樹地震
發生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一四日七點四九分,地震震級為七.一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零日國務院決定,二零一零年四月二一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中國地震
中國地震帶
華北地震區
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八級地震曾發生過五次;七-七.九級地震曾發生過一八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一)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遼寧的鐵嶺、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一六六八年山東郯城八.五級地震、一九六九年渤海七.四級地震、一九七五年海城七.四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四.七級以上地震六零餘次。其中七-七.九級地震六次;八級以上地震一次。
(二)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地震帶。一六七九年河北三河八.零級地震、一九七六年唐山七.八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四.七級以上地震一四零多次。其中七-七.九級地震五次;八級以上地震一次。
(三)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一三零三年山西洪洞八.零級地震、一五五六年陝西華縣八.零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一九九八年一月張北六.二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四.七級以上地震一六零次左右。其中七-七.九級地震七次;八級以上地震二次。
(四)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一七三九年寧夏銀川八.零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本地震帶內,曆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八四九年,由於曆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四.七級以上地震四零次左右。其中六-六.九級地震九次;八級地震一次。
地震
青藏高原地震區
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係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老撾等國的部分地區。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裡八級以上地震發生過九次;七-七.九級地震發生過七八次。均居全國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也是我國兩個曾發生過八級地震的地震區。這裡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儘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我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還有"華南地震區"的"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裡曆史上曾發生過一六零零年廣東南澳七.零級地震、一六零四年福建泉州八.零級地震和 一六零五年海南瓊山七.五級地震以及一九一八年廣東南澳七.三級地震。但從那時起到當前的百餘年間,再無七級以上地震發生。
四川龍門山地震帶
四川龍門山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廣元市、都江堰市之間。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龍門、茶坪、九頂等山。東北接摩天嶺,西南止岷江邊。綿延二零零多千米。海拔一零零零~一五零零米。龍門山最高峰海拔二三四五米,海拔由盆地邊緣二零零零米向西逐漸升高到三零零零米以上,主峰九頂山海拔高達四九八四米,龍門山是四川強烈地震帶之一。自公元一一六九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二六次,其中裡氏六級以上地震二零次。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一二日,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衝,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發生裡氏八.零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這次地震共造成超過八七一五零人死亡和失蹤(其中遇難人數六九二二七人,失蹤一七九二三人)。北京時間二零一三年四月二零日八時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三零.三,東經一零三.零)發生七.零級地震(雅安大地震)。震源深度一三公裡。震中距成都約一零零公裡。成都、重慶及陝西的寶雞、漢中、安康等地均有較強震感。據雅安市政府應急辦通報,震中蘆山縣龍門鄉九九%以上房屋垮塌,衛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電。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介紹,二零一三年發生在雅安的七.零級地震與二零零八年汶川地震有一定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