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新产假地图出炉!男性陪产假最长的居然是这些省份……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最近全国多地宣布修改计划生育条例,加码生育福利,延长生育假期。所以现在生娃到底能休多少天假?根据各地最新法规内容(截至一一月二七日),小编整理了一份最新的全国多地产假一览表!
最新全国多地产假一览表
通常意义上的“产假”是什么
二零一二年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九八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一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一五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一五天。女职工怀孕未满四个月流产的,享受一五天产假;怀孕满四个月流产的,享受四二天产假。
此外,各地方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还规定了当地的生育假。最近全国多地调整的计划生育条例,主要就是对生育假进行调整,大部分省份将生育假由过去的三零天延长到了六零天。
所以,我们现在讲的通常意义上的“产假”,指的其实是产假和生育假两者相加的天数。
多地女性产假增至一五八天,配偶陪产假大多为一五天
一一月二六日,北京市通过了关于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条例规定,女方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的延长生育假由三零天增加至六零天。加上国家规定的九八天基础产假,女性产假增至一五八天。男方享受陪产假一五天。湖北、安徽、山西等多地均有类似的最新规定。
这些地方女性可休一八八天产假
九月二九日江西省修改的《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增加产假九零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三零日,也就是说女性产假增至一八八天。
一一月二四日,青海省通过了修改《青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规定奖励女方生育假九零日,女性产假增至一八八天。
一一月二三日,河北省通过修改的《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生育第一、二个子女的延长产假六零天,生育第三个以上子女的延长产假九零天,也即生三孩的可休一八八天产假。
一一月二五日,浙江省通过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规定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生育一孩延长产假六零天,总计一五八天;生育二孩、三孩延长产假九零天,总计一八八天。
此外,黑龙江女性可休产假一八零天,重庆女性可休产假一七八天。
多地规定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可享育儿假
多地均规定,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五天或一零天的育儿假。
重庆育儿假最长可休一年
一一月二五日,重庆通过修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职工,在产假或者护理假期满后,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一周岁止,或者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六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五至十天的育儿假。
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二零二一-二零二五年)》。计划提出,到二零二五年,母婴家庭母乳喂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七零%以上,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八零%以上。计划要求,保护哺乳期女职工权益,用人单位要切实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相关规定,确保女职工享受产假、生育奖励假,合理安排哺乳期女职工的哺乳时间。对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一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天增加一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视同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婚假也延长
“婚假太短年轻人没空结婚”日前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相关地方政府回应正在对婚假制度进行调整,将适时发布最新婚假政策,以便更好地保障职工举办婚礼和蜜月旅游。
今年有的省份已经增加了婚假,例如江西规定,依法结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增加婚假一五日。
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龄
我国不孕不育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一九九五年,不孕不育率仅有三%左右;二零一二~二零一八年,不孕不育率上升到一零%~一五%,患病人数超过三零零零万。预计未来短时间内,这一比率还会升高。总体来说,不孕不育的发病率约一零%~一五%,男女因素各占一半。
从遗传学角度看,二五~三五岁是男性最佳生育年龄,这个年龄段男性的精子数量和质量都处于最佳状态。男性生育年龄偏高不仅会导致怀孕几率降低,还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后代健康风险升高等多方面问题。(“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最佳生育间隔是多久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一个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是:最佳生育间隔是多长时间?
生育间隔即妊娠间隔(IPI),是指一次分娩结果(包括活产、流产、死产、堕胎等)与下次妊娠的时间间隔,通常指一次活产后距下次怀孕的时间间隔。
为降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女性在前次活产分娩后至少等待二年,在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后至少等待六个月后再怀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二年,主要是为了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乳喂养二年的推荐相呼应。最近由各医疗机构发布的指导建议,前一次活产后间隔一八~二四个月可能是最佳的再次妊娠时间。这个时间主要是根据文献提示做的推荐,IPI在一八~二四个月,母亲和围产儿面临的风险最少。(《大众健康》杂志)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