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就范文网 投稿分享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大全)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大全)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在燕国的寿陵地区有一个少年,他总觉得自己走路的样子不好看,因此整天琢磨如何才能让自己走起路来好看些 寿陵少年听说赵国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都非常优美,于是决定到邯郸去…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在燕国的寿陵地区有一个少年,他总觉得自己走路的样子不好看,因此整天琢磨如何才能让自己走起路来好看些

寿陵少年听说赵国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都非常优美,于是决定到邯郸去学习走路。

寿陵少年到了邯郸,发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确实和寿陵不同。小孩走路活泼可爱,老人走路稳重大方,女子走路婀娜多姿,男子走路虎虎生风。寿陵少年觉得新奇极了,他迫不及待的向邯郸人学起了走路。

他先是跟在别人后面看人家怎么走,回到住处凭记忆学着走,后来觉得这样容易忘,便跟在别人后面模仿着走。可是,折腾了好几天,他总觉得自己学的不像。为此,他冥思苦想,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太习惯原来的步伐,所以才学不像。

于是,寿陵少年便彻底放弃了原来的步法,完全照着邯郸人的步法走路。不料这样一来更糟糕了,走路时,他不仅要考虑手脚如何动,还要计算每步的距离和身体、手臂摆动的幅度。结果,每走一步,他都类的满头大汗,却还是学不会。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大全)

到最后,寿陵少年连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记了,只好爬回了寿陵。

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位年轻人,他听说邯郸人走路,姿态优雅,样子很美。便不远千里来到邯郸,学习走路。

走在大街上,孩子,青年人走路各有特色,走路的样子都很好看,看的是眼花缭乱。他决定跟着年龄相仿的人,学习走路。人家迈左脚,他也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迈右脚,一不一頻,可是越走越成样子,东倒西歪,后来干脆不会走路了。

这就是邯郸学步的故事,出自《庄子.秋水》,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是不要机械模仿,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而是借鉴别人的长处或经验,灵活运用。否则,不但没有学到别人长处,反而把自己的本领也丢掉了。

《邯郸学步》摘自《庄子·秋水》。

【原文】

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

寿陵有个少年到邯郸学走路,没有把邯郸人的步态学会,却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

【赏析】

这则寓言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告诫人们:学习他人,首先要弄清学习的目的、意义;其次要对自己有个充分的估计,对他人有个清楚的认识,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谈得上“取经学宝”,否则,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可能贻误自己。

社会发展到今天,这则寓言对人们仍有特殊意义。吸收和学习他人、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还要有机结合自己的优势。

寓言中学别人走路而忘却自己如何走路,落得只好爬行回家的人,在生活中可能是不会出现的,但寓言说明的道理却是必须记取的,否则,别人优点学不来,反而把自己长处丢掉的情况,将无异于寿陵少年爬行回家的可悲下场。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原意为到邯郸学习他人走路的样子,后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长处。典出《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匈而归耳。”

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是邯郸,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手脚摆动很有风度。

燕国寿陵一带有一位少年,长相很清秀,衣食无忧,但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一他觉得别人穿的衣服比自己好,别人家的饭菜比自己家的香,自己的走、立、坐姿势也没有别人高雅。

于是决定向他人学习,见到什么就学习什么。这位少年听说邯郸城里的人走路姿势优美,于是他不顾路程遥远,决定去邯郸学习走路。

到达邯郸后,他就站在路旁,仔细观察邯郸人走路的方式,并不断揣摩他们走路的姿势,有时还一步一步地跟在路人的后边学习。他认为邯郸的小孩走路姿势活泼,于是跟着小孩学;他认为邯郸老人走路姿势稳重,也跟着学;邯郸妇女走路摇摆多姿,他也跟着学。然而,这位少年总觉得自己走路姿势很别扭。他想,也许是自己在燕国走了十几年的路,旧习惯太深了。于是他丢掉旧有的走路习惯,完全按照邯郸人走路的样子,从头学起。

然而,经过好长时间后,这位少年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不会了,他只好爬着回家了。

返回顶部